我叫刘金刚,是南开区法院告申庭副庭长,先后在民事审判庭、执行庭、诉讼服务中心和立案庭工作。2007年至今负责我院信访接待工作。工作中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用真情化解纠纷,不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全国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等数十项荣誉,今天,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下自己的工作感悟。
一、临危担当,用勇气直面矛盾。信访工作,处于与当事人沟通的第一线,担负着“消防员”、“引导员”和“宣传员的作用。上访人往往情绪激动,轻则嚎啕大哭或者破口大骂重则跳楼上吊、以死相逼,面对这样的情况,考验信访干警的不仅仅是热情和综合心理素质,还要有灵活的处置办法,及时消除可能的隐患。记得在北京接访期间,我遇到了一个手持毒药瓶、准备服毒自杀的上访人。本能告诉我:决不能让这种极端的事情发生,何况又是在敏感期!我微笑着走近上访人,在其他人的协助下,转移上访人的注意力,趁她放松戒备,我迅速冲到她面前,一把夺下药瓶。这下上访人朝地上一躺,嘴里声嘶力竭地喊着,骂着。又过了半个小时,上访人也许是累了,我赶紧拿了一瓶水递过去,用拉家常的方式与她开展艰难的沟通,我说:“妹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单亲的妈妈,不容易,你想过没有,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孩子上哪找妈去?为了孩子,你应该冷静理性,不能做傻事。”上访人默默无言,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我递过去一张面巾纸继续开导她。我说:“打官司总会有输赢,输了就采取极端方式去发泄,这种方式不可取。你可以上诉、申诉,这是你的权利,也是最理智的形式,无论如何,案件的结束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经过约半小时开导,上访人终于平静下来,抬起头对我说:“刘法官,谢谢您,听您的,我回。”
二、心系群众,用信任赢得信任。信访工作苦、累、气、烦、险五味俱全,也许只有干过信访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亲人;在感情上,设身处地感受群众打官司的心态,理解群众的心情,给予群众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在行动上,把群众的事当自已的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多一份关爱,就会少一份矛盾。前年冬季的一天,诉讼服务大厅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每每看到老人,我都会心生怜悯,总会不自觉想起去世多年的双亲,也总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我给老人递上一杯水,便耐心地听老人诉说。突然,我感到胃口不舒服,但还是忍着剧痛听完老人讲述,并请老人留下联系方式后,急忙请同事把我送到医院,经检查是胃出血。住院期间,我还是放心不下那天来访的老人,给老人打去电话,把当天没有来得及解释清楚的问题,又详细地解答了一遍。同时,我告诉老人,法官正在积极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一旦有消患,随时会通知他,让他别再这么辛苦地奔波了。承办人也在经过连续多日的蹲堵后,终于找到被执行人,事情很快有了转机。出院回到法院的那一天,我收到这位老人送来的感谢锦旗。老人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刘法官,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您,您是一个好人,好法官,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大娘没有别的送您,送您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三、甘于奉献,用付出诠释责任。人们常说,六十花甲。我今年57岁了,从事信访工作整十年,这十年里,我患上了胃溃疡、腰椎肩盘突出、间歇性头痛等疾病。这十年里,我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些负能量,没少受误解和谩骂。这十年里,我有很多时候是伴着星星回家的。说句心里话,我真的很累,身心疲惫,因为还有三年就要退休,我也想有一个好身体好心态,安度晚年。于是在一次因病住院出院以后,犹豫再三,我向院领导提出了调整岗位的想法。院领导看着我许久才说:“老刘啊,说句心里话,有您在这个岗位上,党组很放心,我也放心!”一句“放心”,让我没再坚持当初的想法。是啊,还有什么比信任更值得坚守的呢!这些年我获得的无数荣誉,不都是组织的信任,老百姓信赖的结果吗?信任是责任!信任就是托付!因此,在信访接待工作中,我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我的当事人,有时赶上饭口,遇到困难的群众,我主动帮忙买饭;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我要不叫一辆出租车,要不就拿钱给老人,让他打车回家。也正是这样,这些年不少上访人与我成了朋友,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打电话问候一声。每每这时候,我觉得付出的一切,值得!
各位领导,党的十九大为我们今后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引,我将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心全意做好信访工作,用我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努力在新时代展现信访工作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