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四中全会给中国的制度自信加注动能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08-14 10:02:39 打印 字号: | |

环球时报社评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论述,指出了这一制度和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并且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及时间表。这次全会既对准了中国发展最为关键的道路和制度问题,也回应了国内外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各种质疑和困惑。这次全会给人一种特别使得上劲,特别解渴的感觉。

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即使在未来保持前一段时间发展的惯性,也会非常了不起,更何况中国对各种惰性保持着高度警惕,非常强调加注新的动力。然而国外不时传出唱衰中国发展的声音,一些“中国崩溃论”煞有介事。中国国内也有一些人感觉不踏实,除了贸易战,境外的反华舆论一鼓噪,他们就会慌神。

有这些现象,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怀疑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不可靠,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蒙上的”,属于“一时间走运”。一些力量宣扬中国的制度层面存在“重大缺陷”,它们会不断引爆,最终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重溃疡甚至夭折。

四中全会可不仅仅是回应这些疑问和鼓噪,它是从根本上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进行理论总结和工程设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盖得越高,我们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制度自信的根基就要打得越深越牢,这实为中国长期稳定发展最为核心的方向。

实事求是说,中国逐渐摸索出了经济科技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条件下的很多探索相当奏效,国家的经济科技竞争力逐年上升。来自经济领域的外部冲击再严重,也撼动不了我们。中国发展的韧性比外部各种不友好力量想象的强大得多。

对中国的唱衰和指摘总的来说都是瞄向制度领域的。也就是说,抵制外部的施压和破坏,制度领域在未来很长时间将是真正的主战场。四中全会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13大显著优势的论述非常实事求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它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时间表呼应了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共政治上的清醒和奋进意识。

我们看到了一个宏伟的政治建设计划,它的实现一定会让这个高速发展的国家走稳走准,避免出现重大闪失。当今世界各国不仅竞争谁发展得快,还在竞争谁能避免走严重的弯路,不犯重大错误。我们看到民粹主义在席卷全球,很多国家在它的压力下明显出现弯折,导致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短视政策堂而皇之地登上国家舞台。

中国能否在世界大变局中更有定力,我们能否把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贯彻到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层面,就取决于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做得多扎实。当然,我们找准了重心和重点,但是我们开展建设的实际质量如何,取决于全党全社会努力的真实和有效程度。

制度建设的关键性重于泰山,但它又恰恰不太容易量化,搞刻意的量化有时会形式主义化,搞不好反而出现副作用。对这些天然的难度我们不可回避,而应加强防范。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恐怕是要把制度建设各个环节的高度责任感充分激发、调动起来。

制度建设的中间环节是有很大主观能动性的。所有人和所有机构都要对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负责,而过程展示应当处于次要点。为了保障这一建设的高质量,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不断具体化、杠杆化,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一个制度建设得好不好,应付上面的检查或许相对容易,但是让人民群众也给打高分,就必须实打实地做出成绩,带给人民群众足够多的获得感。

四中全会让我们感受到党中央加强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真诚希望全党和全国在各个层面上全力行动起来,把这一伟大的建设共同推向不断前进、造福当代的中国人,也造福我们的子孙。


 
来源:南开法院
责任编辑:叶金馥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法院报

天津法院网

天津法院诉讼服务网

天津庭审公开网